新搜索生态下,To B 企业如何提升认知与操盘能力?
文章整理自崔牛闭门会,安得数字合伙人于宜杉 Everlyne 的分享,主题“新搜索生态下, To B 企业如何提升认知与操盘能力”。
主要内容:
大变迁,基于数据和 AI 算法的多场景、多入口搜索
To B 企业如何做新搜索营销布局?
SEO 全价值链分析
现在讨论搜索,是一件非常应景的事情。近几年搜索生态悄然升级,百度已转身,告别了之前的疲软瓶颈状态,并于前不久二次上市,头条、微信也在大力布局搜索,各方力量蠢蠢欲动,整个搜索生态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盘活时期。
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基础标配级应用,搜索具备不可替代的营销能力,对于 To B 企业而言,这意味着一系列全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。
但是,在巨大的变化面前,很多企业对搜索营销仍抱有旧的认知甚至偏见,妨碍了对新营销机会和技能的把握。认知决定行动,提升认知、看清变化才能采取有效行动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生态的变化,先从国内(百度)和国外(谷歌)的一组数据对比来看。
国内数据:微信搜一搜月活 5 亿,百度 APP 月活 5.44 亿,百度浏览器 8.5 亿下载,双端实际用百度搜索的人数会大于 8.5 亿,有很多人并不下载百度浏览器,但仍用百度搜索。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搜索是一种标配性应用。
海外数据:国内和国外在整体生态发展步调接近。国内搜索基本形成以百度,微信或头条两条路线,“综合搜索口+社交搜索口”的两条线。海外则是以谷歌对 Facebook 或者推特的两条线,阵营分布非常相似。海外市场谷歌和 Facebook 是两个最主要的营销渠道,犹如国内做 To B 离不开百度和微信,海外则离不开谷歌和 Facebook。
2017 年是个拐点。各大平台中、谷歌对网站的引流占比为 44%,居于首位,在 2017 年之前只占到 30% 多。2017 年以后情况转变,直到现在形成比较稳定的形势,无论 To B 还是 To C,谷歌引流贡献都是 TOP 1,这一点是与国内不同的,百度上的 To C 流量基本已经分流掉。
2014 年到 2017 年,海外主要平台对网站的流量贡献占比
这折射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路径,国内一样。自 2012 年起,2014 年、2015 年移动互联网达到鼎盛。以前有句话叫做“Web 已死,APP 永生”,但现在纵观整个互联网已进入轻应用时代,如今一般的商业性公司都会去选择轻应用,无论是小程序、APP 还是网站都于 Weblink 进行互联互通,因为 Weblink 成为基础存在,决定了网页搜索优化成为一种营销标配。
但国内外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别。最大的差别在于海外很多平台之间能互联互通,比如谷歌可以搜到 Facebook 和亚马逊的数据,国内不是,各大平台之间有点“互不联网"。
谷歌 To B 、To C 通吃,都是妥妥的引流王,跨境电商的独立站或者品牌出海基本上都依赖谷歌引流。但在百度上,To C 消费的流量基本都转移到了电商或社交平台,占据百度流量矩阵的主要是 To B 流量,比如软件、SaaS、重工、严肃医疗或者大健康、教育等行业(健康医疗会同时跨B、C两端)。
如下图所示,在谷歌搜一个很 To C 的词“lady dress”,随便点开一张图就直接跳转到电商店铺,这在国内少见。
1. 什么是多场景、多入口的搜索?
现在讲到搜索,大家不仅联想到百度,还有微信、头条、知乎,或是其他内容密集的平台,搜索都是标配性功能,这是多场景多入口搜索的最直观解释。
尽管都在布局搜索,但各家状态不一样。从营销层级上,搜索分三个级别,或者说三级跳,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平台、进行搜索营销布局。
搜索三级跳:
第一级是原生内容搜索,目前微信、头条和知乎内的搜索属于这种情况,所谓原生,就是还没有形成特定的检索与排名规范,只要内容本身符合一定的规则就能得到优先展现。比如文章(尤其是标题)包括重点关键词、尊重用户搜索体验、原创度高等等(下文对此会有展开);
第二级是形成完整的检索与排名规则体系,比如百度和谷歌的排名算法 page rank,有了系统规则、就可以做系统的技术和内容优化,那就是 SEO ;
第三级是形成商业化体系,比如百度的竞价排名 SEM、付费推广以及头条系的巨量引擎等等。
看下图,国内搜索市场的一个简单总结。
百度前几年屡受诟病,但不能否定的是,它仍然占据了国内搜索市场的大半江山,百度二次上市后大盘曲线增长强劲,除了既有的搜索业务,AI 是其另一个新的增长点,其实早该如此。就如谷歌在 AI 方面的霸气,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别的平台或应用比搜索更适合做 AI,数据基数无可比拟。
头条目前更偏 To C,但在红利逐渐向 To B 转移的情况下,不能说它不会扩大 To B 入口。头条的强项是推荐算法,它做搜索首要的目标是为推荐算法提供更多底料,搜索即需求,通过搜索细分、对用户的需求喜好做更精准洞察、从而做更精准的推荐。除此之外,头条在商业化上走得也很快,强悍的巨量引擎,属于直接越过二级来到三级的商业生态。
微信在内容端同时切 To B 和 To C。因微信有着承载日常工作、生活、社交的主要功能,让其有难以撼动的用户优势;通过收购搜狗,夯实了现有的搜索基础;另外拥有多种内容承载形式诸如公众号、小程序、百科、微网站、视频号等等,“落地页”丰富说明内容露出的概率高很多,这非常利好企业,但对于企业内容制作的要求也高很多。
总结:目前百度的搜索三级跳相对完善,属于存量市场,微信和头条虽还未形成完整的三级跳生态,但各有优势,并且二者都属于增量市场,值得期待。
2. 数据和算法驱动搜索
任何搜索引擎都是这样的结构:前端是检索工具,后端是数据库。但不同的检索类型对数据的调用方式不一样。
百度 organic 的底层算法有两种:第一种是百度持有专利的 PageRank(网页排名),这也是百度能做存量头部的一个深层原因。但是推荐和知识图谱对搜索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,比如搜索入口会根据不同的人、不同地域以及历史搜索行为来推荐不同内容,以及对同一类别下的词条和知识块进行关联互通,通过积累大量数据以后,去进行分时、分人、分类的推荐,实现更精准的结果推送和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在这几年,知识图谱对于搜索引擎愈加重要,比如在搜“客户关系管理”时,左边是 PageRank 链接,右边则会出现(非付费的)相关推荐叫“相关管理术语”,这些相关推荐的内容通过知识图谱进行关联,而且点进去以后也是自然搜索。知识图谱的兴起也得益于百科词条近几年的发展,海外则是维基百科。
头条自然内容搜索遵循的是推荐算法,其高举高打的巨量引擎商业化推广项目,遵循的是信息流或者 RTB(Real Time Bidding,实时竞价)广告模式,更是基于海量数据分析进行的搜索匹配,包括受众、时间、地域以及搜索行为等。
微信目前是基于社交应用的关系性搜索,比如搜一个词、会推荐朋友和群组里的相关内容;同时微信有强大的知识图谱底层支撑,能够从知识图谱的角度进行内容布局,最近微信推出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发文的“词条标签”功能,便是很好的证明。
需要强调的是,各大平台重仓布局搜索,并不仅仅是为了内容检索本身,内容背后是服务,这才是更具想象力的空间,这也是企业营销的新增长机会(前提是不影响用户体验)。
如前面所说,搜索引擎底层是一个天然的开放数据库,这个数据库囊括了几乎各行各业的各种用户需求,数据和AI驱动的搜索营销,其核心就是如何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、并匹配精准的内容和服务。
这是个很大的话题,但基于第一部分的分享,相信大家至少对搜索营销的整体图景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,这非常重要,决定了你的可为与不可为。
To B 企业的搜索营销布局涉及内容、渠道、运营和技术规范,不同企业有不同解决方案。在这里我们讲最底层但也最关键的两点,对于任何企业都适用。
1. 如果你有网站,那么做好SEO (是的,大白话)
如前面所说,Weblink 是当前互联网的基础性存在,Weblink 的搜索优化就是标配性的存在。现在大部分To B 企业的官网都具有营销属性而非纯展示,这更突出了 SEO 的重要性,简单说,你去做一个网站时,SEO 和网站开发一样都是基础建设,建站时就需要考虑 SEO 部署,很简单,如果一个网站不容易被搜到,开发或者设计得再好又有什么用?
总而言之,当前的 SEO 有两大任务:技术优化和内容优化。这当中有一个核心标准:尊重用户体验,用户友好=蜘蛛友好。
2. 内容营销与搜索旅程分析
内容营销,尤其是 To B 内容营销的重要性,也不多说了。很简单,To B 业务都有专业门槛,除了通过内容去教育客户,还能有什么?
那么,什么是好的内容营销?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,好的策略、好的创意、好的文案、热点关联、连续性输出、渠道属性等等,太多太多,我们这里只说一个最基本的,搜索属性!即使你做好了上面这些功课,若不能做到搜索友好,那还是事倍功半,这与网站优化是一个道理。
当然,如果你是 To C 业务,你的内容会更容易蹭热点或自带话题,甚至上热搜,但 To B 内容很难或者很少出这样的效果,所以,如何做出 To B 内容营销的搜索属性至关重要。
你会问,如果是一个网站,我知道怎样去部署内容包括 TDK、ALT、H 标签这些,也知道怎样写网站的文章,让搜索引擎更容易抓取到,可是非网站内容怎样实现搜索友好呢?
TDK 标签 是指网页标签的三个要素:“T”是 Title,即页面标题;“D”是 Description,即页面描述;“K”是 Keywords,即页面关键词。
ALT 标签 是网站上图片的文字提示。在alt标签中加入关键词是很好的提升关键词排名的方法,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提高关键词密度。
H 标签,即 Heading 标签。HTML 语言里一共有六种大小的 Heading 标签,是网页 html 中对文本标题进行着重强调的一种标签。
这就是第一部分里谈到的原生内容的搜索属性。
我们的团队在做基于百度或谷歌做 SEO 的时候,都会先去做搜索旅程分析,包括用户的搜索行为、用词方式、词组关联、搜索路径等等进行分析,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都是基于搜索平台开放数据的群体性分析,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数据。
做好了搜索旅程分析,用户站外的行为洞察就不再是盲点,第一个利好就是 SEO 效果,我们基于此做 SEO、无论排名引流,还是线索转化,都是倍数级的。
举个例子:
“CRM”或“客户体验管理”这样的业务词,我们基于业务阶段和客户旅程阶段进行细分拓词,这就相当于提前做好了需求细分。对于 SaaS 企业,售前咨询、试用、比价购买、售后、复购等业务阶段划分是很清晰的,不同阶段的搜索行为界定也是很清晰的,照此进行 SEO 布局不但排名好,而且线索转化率也高。
而搜索旅程分析的第二个利好,更具广泛价值。
做搜索分析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建立搜索图谱,通常是基于百度或谷歌。这是包括用户搜索路径和词条的一个综合数据库,基于搜索爬虫的抓取路径而建立。
更重要的,这个图谱不仅支持百度或谷歌搜索平台的内容优化,对其他平台也适用。因为用户的搜索习惯不会因为平台而更换,而基于百度或谷歌这样的主流搜索平台生成的搜索图谱,可充分覆盖其他平台。
顺延的道理,这个图谱同样可以支持基于其他平台的内容创建,只要是符合用户搜索行为的内容,无论在哪个平台或渠道,都容易被检索到。基于这个图谱建立整个企业的内容系统,就会形成一个底层关联的、搜索友好的内容营销系统,无论是网站、微信、知乎还是舆情内容,可全线覆盖。
就 SEO 的价值来讲,不仅仅是常识中的排名和引流这么简单,它们是一个不可切割的链条中的两个环节。见下图:
To B 业务做搜索营销大都是冲线索转化来的,我们就从这个环节讲起,很多企业的困惑也在这里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从开始就按照业务阶段与客户旅程去布词和匹配内容,线索自然来。可参考上文“CRM”或“客户体验管理”的例子。
道理都懂,但实际操作很多企业还是比较懵。关键词就是需求,如果你布的词与需求很远,怎么能够实现线索转化?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,一边头疼商机少,一边超级粗放的布些品牌词或者通用词,而且全程忽略业务阶段细分,还有的无论什么词,用一个 home page 做落地页通吃,这就是典型的需求和内容不匹配。道理都懂,但知行不合一。
最根本的,还是用户搜索旅程分析,基于用户搜索路径铺设优化线程,做好了这一步,全链条价值就很容易出来,否则,就是舍本求末。
根据业务阶段挖词布词:
根据客户生命周期匹配内容:
SEO 从排名、引流进站到商机线索落地的 CTA(Call to Action)埋点、布码追踪 tracking 这些相对常规的环节也不多说了,大家记住这是一个需要多次循环才能落地的闭环。
最后,讲品牌。如今,品牌对于 To B 业务成交的助力已经不需多言。
以前的认知是只有 To C 才重视品牌,而现在整个 To B 领域也已经有了品牌概念和意识,这是由 To B 业务决策链决定的。To B 业务决策有多种考量,其中最主要的考量是企业信誉、专业度、服务能力三项,这三项不是靠一次提案就能充分传递的,必须通过口碑或者品牌来保障,或者说是背书。
品牌力分两个层面:
初级层面是口碑,好的口碑对于成交助力高达 70% 以上,哪怕你仅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口碑一样重要。
再往上走,就是品牌,这不是一日之功,但如今的数字时代,品牌成长周期大大缩短,这是利好。至于怎样打造品牌,不是今天的重点,就不赘述了。
作者简介
————【推荐阅读】————